基本培训是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重大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党校立足省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基本培训的牵引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关键要素、优化教学布局、打造培训品牌、加强系统协作、严肃培训纪律,有力有序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汇聚起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的强大合力。
针对省会干部教育培训实际,全面把握基本培训的内涵要义,精心制定培训方案,做到应训尽训、全面覆盖。聚焦培训对象全面精准,结合省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各部门培训需求、党员干部能力需求,精准摸清应训人员底数,对优秀干部、年轻干部、紧缺人才分层分类开展全覆盖培训。聚焦培训内容系统完善,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讲题,努力使理论教育更加系统深入、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聚焦培训方式丰富多样,运用线上线下、直播录播相结合的方式,用活用好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省委党校好课程、好资源,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丰富沉浸式、互动式、情景式等教学方式,让干部教育培训更具新意、更具活力。聚焦培训学制科学规范,精准把握培训对象的特殊需求和工作特点,从实际出发,科学设置中长期培训班与短期培训班的时间。采用长短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分段分期的灵活办班方式,切实解决工学矛盾。聚焦培训周期长短结合,根据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一般以5年为1个培训周期。同时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和具体情况,坚持与时俱进、弹性安排,Bwin必赢APP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坚持把质量立校作为全面提升党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突出党校特色,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打造现代化“红色学府”,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把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题主线,对教学布局和课程体系进行规划设计,有针对性地设置“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素质提升”等单元,全面提升省会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
其中,“理论教育”深入阐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努力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党性教育”单元重点开设理想信念、党的宗旨、“五史”、党风廉政教育等课程,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能力素质提升”单元围绕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设置课程,与时俱进全面提高省会党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新时代石家庄强省会战略”单元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聚焦省情市情分析、难点热点问题剖析、政策解读等开发课程,着力为省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发挥“两个务必”的诞生地、“进京赶考”的出发地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打造“知之深爱之切”“西柏坡精神”“新时代石家庄强省会战略”三大特色课程体系,开发“学习贯彻习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走好石家庄新时代赶考路”“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等重点课程,巩固提升革命圣地西柏坡、正定塔元庄、石家庄解放纪念馆等辨识度高的现场教学点,新开发华北人民政府旧址等现场教学点,努力打造本土党性教育品牌。高标准建设“媒体应对实训室”和“应急处突实训室”,3个教学专题荣获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持续放大市委党校优势。
统筹优势资源,加强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省委党校、省内党政机关、高校等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的常态化协作机制,提升培训保障能力,巩固强化整体功能。强化纵向联动,用活用好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网上党校”、58个开放资源数据库等数字资源,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省委党校教授到校授课,丰富高质量课程资源,加强市县党校师资培训,提高执教能力。加强横向协作,邀请多位党政机关领导和专家为学员授课,与石家庄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师资互学互用、教育资源共享、科研合作攻关;与省内党政机关、高校开展联合调研,推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水平的科研咨询成果,夯实基本培训关键支撑。坚持一体共建,坚持全市党校“一盘棋”思想,搭建全市党校联盟信息系统,共享优秀师资、精品课程、教学案例、教学基地、教学设施,实现协同发展。
全面推进从严治校,从严从实抓好校园管理,以良好校风学风坚守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推进严以治校,坚持用制度管校管人管事,强化纪律意识,营造敢抓敢管、严抓严管氛围,确保工作高质高效落实,将严格之风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推进严以治教,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引导教师严守政治纪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名师引进”“骨干教师培养”“传帮带”等方式,鞭策教师刻苦钻研、潜心治学,把讲全讲准、讲深讲透作为目标,加快历练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严以治学,根据中组部修订发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规定》,完善入学教育、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流程,对学员入校、在校、离校实行全过程管理;将党性教育贯穿学员管理全过程,制定完善33项管理措施,开展主题党日、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员养成自我管理、勤奋学习的习惯。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