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眼前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与智能制造一体化实训平台,能在多种典型场景下进行编程操作机器人、数控系统编程操作等,完成各种智能制造作业任务”。苏州工业园区立宁职业培训学校的实训工坊里,十几名学员正在配置工业机器人负载参数,编写PLC程序控制皮带运输模块启停,利用数字孪生套件在虚拟环境中预演工件装配任务。经过系统培训后,掌握设备调试、系统集成和故障处理综合能力的技能人才将带着技能认证走向产业一线。
苏州工业园区立宁职业培训学校成立6年多来,依托汇博机器人学院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和运维培训,助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与院校人才培养,旨在成为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领先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2024年,学校所在的汇博集团捐赠200余万元实训装备与苏州百年职业学院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精心打造“教学生产线”与生产性实训基地,让“教室即车间,作业即工单”成为现实。目前,Bwin必赢官网学校既为绿点科技、北人智能、友达光电等企业提供定制化培训,也为青年人才提供“培训+认证+就业”全链条服务。
“未来三年,我们将联合百所院校,培育万名‘数字工匠’,通过‘教育赋能产业、技术反哺教学’的生态闭环,为智能制造提供人才引擎。”
与苏州工业园区立宁职业培训学校全方位打造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不同,苏州市海格职业培训学校则专注于为链主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同时它也是园区汽车技术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聚焦客车制造产业需求,开设焊接、汽车维修等核心技能实训课程。针对智能网联新能源客车发展趋势,创新开发了电机控制、动力电池管理、高低压电路检测、智能仪表系统调试等12个专项技能模块,形成“基础技能+专业方向+前沿技术”的递进式培养架构。目前,苏州市海格职业培训学校每年能够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输送合格新员工500人。
“我在这里学习了一个多月组合焊接工艺和焊件检测,最近还拿下了焊工证,我有信心在金龙客车焊装部稳定就业。”
目前,园区共有30家在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推行“订单班+工学交替”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岗”的精准对接,进一步补齐了园区“623”产业体系中细分领域的急缺紧缺人才需求的技能缺口。
“今天的课程是针对动画制作员关于AIGC的内容培训,我们先看一下midjourney的整体功能介绍,随后我会带领大家实操演练。”在友谊时光大厦21楼实训教室,李峥正在指导美术设计中心的同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角色草图绘制效率。作为内部技术专家,她身兼中心内部人才培养与培训的多重任务,会根据业务需求定期开展技能人才培训。
友谊时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文化创意与科技研发为一体的新型互联网企业,高技能人才梯队建设一直是组织发展的战略重点。企业规划1400平方米实训空间,配备专职内训师队伍,搭建学习管理平台持续积累组织知识资产、记录员工学习成长路径,近900人通过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入选为园区企业培训基地并获得建设支持。
“10多年来,公司提供了一系列技能培训课程,帮助我在职业道路上不断提升,除了升职为美术主管之外,我还拿到了动画制作员高级工职业技能证书,如今我正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希望早日通过考核,获得技师证书。”
类似的企业内部培训也在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火如荼地进行。Bwin必赢官网企查查培训室内,夜幕降临后依然灯火通明,数据运维专家赵河正在为下班后专程前来的小伙伴们讲解StarRocks数据库应用课程。“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StarRocks在大规模数据查询中的优化技巧,我们先理解MPP架构的核心优势,然后了解一下数据库的使用规范,最后进行实际案例演示”。过去两年,企查查组织了近200场次内部培训,涵盖了公司八成以上的团队,积极推动了内部技术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帮助近半数的技术员工通过企业自主评价取得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到去年年底,园区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备案企业达248家,当年企业自主培养高技能人才5100余人。推进技术技能人才融通发展,255名专技人才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紧扣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聚焦青年群体的职业发展诉求,推出“产业人才夜校”,从模块化课程设计、碎片化学习模式切入,全方位、多维度地丰富和拓展培训资源,开设医疗器械产业合规管理人才培训、电气设计认知、AI智能办公等24门精品课程。鼓励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技能人才底座。
“今天将与大家共同探讨 AICG 技术如何通过深度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重构商贸行业的市场分析框架与智能决策体系,从消费者行为预测到供应链优化,我们将用前沿 AI 技术解锁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明媚阳光的午后,南岸新地6号楼光合厅里,微软资深AI应用科学家李三平正在帮助学员们精准剖析市场脉搏,通过智能算法揭示消费行为背后的隐藏规律。
园区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推出的“跨境电商数字人才系列培训课程”场场爆满,累计吸引了170家企业参与,学员使用技术实践平台产生项目作品214份。
2024年是“跨境电商跃升年”,园区快速布局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下好“先手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成立由商务局、人社局、高校和企业组成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联盟”,动态调整课程,邀请跨境电商头部企业家、AI应用科学家和平台赋能讲师为跨境电商从业者提供系统培训课程,同时助力商贸实体企业融入互联网经济。先后已组织跨境电商培训41场次,参训超过1000人次。
“跨境电商让产品直接触达海外顾客,是传统外贸的数字化升级。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需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人才红利向创新红利的深度转变。”
园区深入实施 “引博育匠”人才支持计划,赋能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构建特色鲜明、支持有力、企业参与的产业人才培训体系。目前,园区高技能人才已超12.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45%,已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个、省级3个、市级16个;12名拔尖领军人才入选江苏省级人才计划(高技能创新类)、占全市三分之二,8人获评江苏工匠,18人被评为姑苏高技能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