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理金融强邦需做好“五篇着作品”丨宏观经济
发布时间:2024-03-09 19:43:29

  2023年10月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目标,这也成为新时期推动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线。其中,能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直接影响我国金融体系能否真正“由大到强”。

  建设金融强国是为了实现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由此做好“五篇大文章”首先需真正抓住经济需求侧的痛点,提供更加精准、丰富的金融服务。通常来看,实体经济部门需要的金融服务包括支付结算、融资与投资等资金配置、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等,“五篇大文章”则在一般金融需求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企业、居民部门迫切需要满足的特色领域,由此更多体现出金融的增值服务、精准支持。

  其次,则是为了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之后,我国金融业、金融市场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化架构,许多数量型指标已经居于全球前列,但是金融服务结构、质量、效率还有不足,金融发展的内在韧性与强度仍有待提升。因此,聚焦“五篇大文章”来发力,也是为了推动金融自身的优化升级、提质增效,真正增加有效供给而减少低效和无效供给。

  最后,是为了促使金融血脉更加畅通,金融功能真正落到实处。强调金融服务好实体经济,并不仅仅意味着给企业、居民部门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而且要彰显“好钢用在刀刃上”,并且促使企业、居民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自身的境遇。由此“五篇大文章”拓展了金融业的责任与使命,可以更好地衡量金融血脉中的血液丰富度、畅通度。

  有鉴于此,我们需要对“五篇大文章”进行合理定位,从而更好地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一是数字金融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主线,因为伴随着数字化与新技术的演进与冲击,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制度等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众多金融功能与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数字化的加持,因此,数字金融贯穿着完成其他“四篇大文章”的全流程。

修理金融强邦需做好“五篇着作品”丨宏观经济

  二是科技金融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抓手,因为诸多领域的特色金融创新都是为了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就需要不断加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科技自立自强来应对复杂的国内外新挑战,从而服务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多个强国建设。

  三是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则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落脚点。因为金融强国建设是否成功,不仅看金融业自身的发展绩效,更要看能否补上金融服务短板,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从而实现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四是绿色金融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补充,因为从绿色金融到转型金融的探索,既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较少能够在全球形成国家共识的着力点。

  首先,为了做好数字金融的大文章,我们需要对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等概念深入辨析。就国际范围看,金融科技的定义最早指的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能够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进而对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在政府层面最早可见的数字金融一词,指出“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改变了创新和商业模式,此外,国外学界和业界在讨论数字金融时,一种代表观点是强调数字普惠金融,即运用数字化手段来使特定群体更好地触达正规金融服务。由此来看,海外探讨的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具有类似的范畴,且后者更加强调数字化技术、数据要素的突出作用。就国内范围看,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

  其次,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数字金融,都体现出新技术与数据要素给金融带来的巨大冲击。数字金融已从理论层面改变了宏观与微观金融运行本质,进而影响实践中的金融产品设计和金融组织形态,全面冲击了金融要素、功能、主体、业务等。当然,在实践中,我国数字金融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金融业应用技术底层重大技术方面还有所不足;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仍然面临体制机制、可持续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不同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仍不够清晰;在科技与金融地融合过程中,风险与责任的边界仍需厘清等。

  最后,推动数字金融变革需把握几方面重点:从需求痛点出发,不应为技术而技术,且避免短期内高估、长期内低估某项创新技术;积极应对“数据—数据要素—数据资产”的变革,为创新准备好生产资料;着眼于边际上的改良优化,推动开放金融的场景与业务模式落地;完善风险控制与监管模式,重点关注模型算法风险、创新业务合规性、自主创新与自主可控、数据治理风险等;持续夯实支付清算、信用、Bwin必赢文化与伦理、人才等基础设施与生态要素。

  首先,持续提升科技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因素。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确实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基于全球视野看,我国科技创新仍有诸多不足,如科技开放合作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等。由此,以金融助力科技强国建设成为金融强国的核心要义。

  其次,现有科技金融服务还存在供求失衡的现象。一方面,从科技金融供给来看,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已经逐渐形成合力,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市场都逐渐把服务科创作为重要抓手,但是就数量与规模来看还存在问题。如就科技信贷而言,虽然整体增速稳定,但考虑到支持科技创新的迫切性与重要性,科技信贷在整体本外币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仍显较低。另一方面,就科技金融需求来看,对基础性重大科技创新与应用性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还存在不平衡,尚未纳入科技金融政策覆盖范畴的一般企业科技创新还缺乏有效金融服务,除了科技融资之外,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其他金融需求满足度仍然不高等。

  最后,要想进一步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一是应在科技信贷、债券、基金、保险、担保等各领域持续提升创新力度,扩大规模和增速;二是抓住科技金融供给与需求的痛点,充分运用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的力量,探索开发更加适合科技企业特征的产品、服务和风险管理模式,实现科技与金融的相互赋能;三是把握科技金融与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的共性问题,重点优化金融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绿色科技创新的模式与制度安排,提升不同大文章相互融合的规模经济效应。